共话专业使命 擘画青春担当——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举办2024级学生座谈会

发布者:党委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05-21 浏览次数: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凝聚师生发展共识,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于5月21日在胶州社会工作学院召开2024级学生座谈会。社会工作教研室全体教师及学生代表3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课程体验、教学创新、职业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专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课堂回响在理论实践中探寻专业魅力

座谈会以“你最喜欢哪门专业课?喜欢哪个环节?”为起点,学生们结合学习经历畅谈感悟。有学生对理论课程中的案例讨论环节印象深刻,分享道:“在课堂中,我们通过角色扮演还原真实服务场景,这种‘沉浸式学习’让我体会到社会工作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教师团队积极回应学生期待,教研室主任宋文芳表示,未来将强化“双师课堂”模式,定期邀请一线社工参与教学,推动课堂与社会议题深度联结。

师者匠心用情怀照亮学成长之路

谈及“最喜欢的专业课老师”,学生们不约而同聚焦于教师的专业精神与人格魅力。学生们回忆道:“老师总能在枯燥的理论中挖掘出鲜活的社会意义。在关于价值观讨论中,老师采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社会工作者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问题,更在于守护人的尊严。”教师们深受触动:“学生的反馈让我们更坚定‘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我们将继续打磨‘理论浸润—实践锤炼—价值引领’的三维课堂,做学生专业成长的摆渡人。”

建言献策:学生视角激活教学创新

在“专业课建议”环节,学生们立足学习体验,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有学生强调知识体系建构:“建议在授课过程中增设‘核心知识图谱’模块,通过思维导图形式标注重点理论及其关联性。”针对课堂互动环节,有学生提出:“建议理论讲解后设置即时案例研讨环节,教师现场引导分组应用知识点分析行业热点问题。还有同学建议开发数字化工具,通过游戏化机制提升参与积极性。专业负责人表示:“未来专业老师将嵌入可视化知识模块,动态呈现理论关联与行业应用,推行‘理论+研讨’的课堂模式。”

青春答卷:在时代命题中书写社工答案

关于“未来规划”,学生们展现出多元选择与共同担当。其中浓厚的学术探索氛围尤为突出,许多同学受专业课程启发,坚定了考研深造的决心,积极从课程中寻求研究方向灵感。立志基层服务的同学表示:“在社区调研中目睹了社会工作在化解矛盾纠纷、激活社区自治中的独特价值,毕业后我想扎根基础,做社会治理创新的实践者。” 教师欣慰之余,寄语学生:“社会工作的魅力在于‘在裂缝中点亮微光’。无论你们选择学术、实务还是创业,社会工作的生命力,终将在你们服务社会的步履中显现。”

以对话之名共赴成长之约

“这场座谈会让我们看见:教育的美好,在于师生互为镜像、共同成长。”宋文芳在总结中强调。马克思主义学院的社会工作学生们,他们将带着对专业的更深理解与热爱,走向需要他们的角落,在理论与实践的交织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社工人的青春答卷。

(通讯员: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