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法学学士,修业年限四年,本科。
1. 核心课程
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研究方法、普通心理学、个案工作、社区工作、小组工作等课程。
2. 核心能力
培养“懂理论、会实务、能创新”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通过“课堂知识—模拟实操—社会服务”的全链条模式,学生具备坚实的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直观认知社会工作服务场景,明确职业定位与发展方向,在案例教学和项目学习中提高实务能力;对接社会工作行业需求,持续强化专业基础认知,提升创新性问题解决能力;深度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积累行业经验,增强职业竞争力。
3. 培养特色
“政产学社”四元协同育人模式:依托全国县域首家社会工作学院——胶州社会工作学院,构建“政府引导、行业参与、高校主导、社区协同”的四维联动机制。资源整合:统筹政府政策支持、行业服务需求、高校学术力量、社区实践场景,形成“政策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实践创新:开发“社会问题导向”的课程与培训体系,将社区案例转化为教学素材,同步开展政策研究与服务创新,推动“产学研”成果直接服务地方社会治理。
“四年贯通·双导师制”实习模式:首创“全程化、双轨制”实践培养体系,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难题。时间维度:从大一认知实习到大四毕业实习,四年不间断参与社区实践,实现“入学即入行”的沉浸式成长;导师机制:每位学生配备“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双指导团队——理论导师(高校教师)侧重方法论引导,实践导师(行业资深社工)负责实务技能传授;能力进阶:通过“基础服务—项目协管—独立开展”的三级进阶,学生毕业前可主导完成至少1个完整社会服务项目,显著提升就业竞争力。
特色活动矩阵:专业以“学术引领+实践赋能”为目标,打造多层次行业交流平台。专业技能提升系列培训班:胶州社会工作学院承办社会工作人才赋能基层治理研习班,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开展理论授课与案例研讨。学生们通过“旁听学习+会务协助+分组研讨”形式,近距离接触行业前沿理念,同步积累大型活动组织经验。“社会工作大学堂”品牌论坛:胶州社会工作学院邀请国内权威专家开展社会工作专题讲座,深入解读社工发展趋势与创新路径。活动面向全市社会工作者开放,学生通过“现场学习+社群互动”模式,链接行业人脉资源。
4. 就业去向
毕业生就业路径多元且具发展潜力:既可以报考公务员,进入政府相关部门从事社会治理工作;也能就职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类事业单位,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还能加入与社会保障或社会福利相关的群团组织及民间组织,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此外,经政府批准,毕业生还可自主创办民间社会服务机构,聚焦特定社会议题,打造个性化社会工作服务品牌。多元的就业选择既体现专业的社会适应性,也为毕业生提供了从政策制定到一线服务、从职业发展到自主创新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