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近日,青岛工学院于瀚超、陈婷两位教师成功获批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2025年度项目。这不仅标志着学校工业设计专业自获批中央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室项目以来,学科理论与应用创新又取得了新的突破,也充分彰显了学校在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的责任担当与学术实力。

于瀚超老师获批的课题《基于机器视觉的清代云肩文化元素智能识别与数字复现研究》,聚焦传统服饰文化的数智化保护与创新传承。该项目以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等前沿技术为依托,系统梳理和分析清代云肩的色彩、纹样等文化基因,通过构建数字化数据库,实现服饰文化的高效采集、智能识别与数字复现。课题将推动非遗服饰元素在工业设计、文创产品开发等领域的活态转化,有望打破传统工艺保护的技术瓶颈,激活民族服饰文化在当代语境下的生命力。
陈婷老师获批的课题《传统手工艺品的现代化转型研究——以广信剪纸为例》,围绕非遗“广信剪纸”着力探究传统手工技艺在现代品牌体系和数字创意产业中的转型升级路径。课题将结合3D图形处理与视觉识别等先进技术,提炼广信剪纸的工艺、色彩与构图特色,推动剪纸艺术向现代品牌、文创产品、企业形象等多领域融合发展。该项目不仅为地方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更将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文化繁荣。
据悉,四川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工业设计产业研究中心2025年度课题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鼓励前沿理论研究与产业实践深度结合,旨在助力全国工业设计学科体系、企业发展与文化创新的高质量协同。
此次课题的成功获批,是学校深入推进文化“两创”和学科高质量发展的又一成果。未来,青岛工学院将致力于推动更多具有原创性和引领性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造福人类,为在新时代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助力文化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通讯员:科研处 周晓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