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非遗文化在校园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传统文化与青年学子的对话桥梁,10月1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盛宴——“风雅古韵·匠心传承”非遗游园会在青岛工学院美育中心举办。活动由胶州市文化馆、胶州市图书馆主办,青岛工学院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与校图书馆联合承办。校长刘连新、副校长李占军及山东融发数字运营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振龙一行到场观摩体验。

图为刘连新校长在掐丝珐琅非遗摊位前驻足

图为李占军副校长及山东融发数字运营有限公司副总裁张振龙一行在活动现场
会场划分为非遗体验区与表演展示区两大功能板块,通过动静结合的布局展现传统文化魅力。非遗体验区集中呈现螺钿漆器、胶州剪纸等15个校内外非遗项目,设置漆扇制作、掐丝珐琅等互动工坊,师生可通过沉浸式参与传统技艺实践。活动创新设置集章打卡机制,参与者凭入场券收集15个摊位的专属印章,集满12枚可获赠文创礼品,持有隐藏印章者还可兑换非遗体验。这一设计有效提升了参与度,不少学生手持打卡券穿梭于摊位间,在体验中完成“寻宝”。

图为身着汉服的学生在非遗展摊前打卡拍照
表演展示区以古典舞开场,舞者通过曼妙的舞姿诠释传统文化意境,迅速吸引首批观众驻足观赏。紧随其后的汉服走秀在日落柔光中展示魏晋、唐朝、宋朝及明朝服饰纹样美学,精致的刺绣与飘逸的衣袂引发师生阵阵赞叹,不少人举起手机记录精彩瞬间。一曲《秧歌情》,表演者以欢快鼓点和热烈动作调动全场氛围,赢得了众多喝彩。而最后的国风歌曲演唱以古今交融的旋律收尾,熟悉的曲调引发全场大合唱,在场师生用掌声与歌声传递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图为汉服走秀现场
活动期间,在工作人员陪同下,领导们逐一走访非遗摊位,详细询问其技术传承与教学融合情况;驻足观看古典舞、汉服走秀等表演,对演出的文化呈现与现场氛围营造给予肯定;并与参与体验的学生亲切交流,询问对非遗文化的认知与兴趣。考察中,领导们表示,此次活动将非遗从“静态展示”转化为“活态传承”,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校企协同推进文化育人提供了创新样本,希望持续深化校地合作,让更多青年成为非遗传承的“新生力量”。

图自左向右分别为:秧歌、古典舞、八角鼓演唱、八角鼓伴奏
从白日的热闹市集到夜晚的余韵悠长,“风雅古韵·匠心传承”非遗游园会不仅是一场非遗文化体验盛会,更是一次青年学生与传统文化的双向奔赴。通过多元形式的互动与体验,非遗不再是“博物馆里的记忆”,而是融入日常、触手可及的生活美学。未来,学院将继续深耕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形式,将非遗教育与专业培养、社区文化建设紧密结合,让非遗文化在校园内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通讯员:设计艺术与传媒学院 尤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