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家庭治疗理论与系统思维的理解,拓宽心理干预实践视野,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于11月19日在4218会议室举办“心理大讲堂”系列学术讲座之“从个体到系统:家庭治疗与系统思维”专题讲座。本讲座立足系统思维的核心原则,如循环因果、家庭稳态等,通过理论讲解与技术示例,帮助学生建立系统观,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人类心理与行为未来的学习与实践开启一扇新的大门。应用心理学专业师生共100余人参与此次讲座。

本次讲座特邀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副组长、青岛和睦家医院心理健康中心主任匡桂芳主讲。讲座中,匡主任以“视角转换”为核心线索,首先梳理了个体心理干预的线性因果模型局限,进而引入系统思维的核心框架。她指出,家庭治疗的范式革新在于将心理问题从个体归因,转向家庭系统功能失调的表现与稳态维持尝试,这一观点契合了系统式家庭治疗的核心假设,个体行为是关系系统互动的产物。围绕系统思维的核心原则,匡主任结合临床案例阐释了循环因果、家庭稳态、边界功能等关键概念,通过某青少年厌学、拒学的校园心理案例,展示了个体视角与系统视角的分析路径。以自身就诊经历,解析了系统功能失调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机制。同时,她通过家庭治疗理论三大流派技术的简化示范,引导学生理解通过扰动系统互动模式实现心理问题的干预,为学生搭建了“理论-技术-临床实践”的连接路径。
本次讲座是专业理论与实践衔接教学体系的重要环节,既深化了学生对系统式心理干预的专业认知,也为后续《心理咨询与辅导》课程的实践训练提供了临床视角,有效拓展了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的专业视野,推动了学生对家庭治疗这一重要心理干预范式的深度理解,为其后续开展心理服务实践奠定了更扎实的理论与思维基础。未来,应用心理学专业将持续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助力学生构建“个体—关系—系统”的整合性心理服务能力。
(通讯员:马克思主义学院 王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