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话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思政课程建设——云南农业大学曹茂教授一行赴青岛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

发布者:党委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11-19 浏览次数:

11月19日下午,云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曹茂教授一行三人应邀莅临青岛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本次交流围绕两大核心环节展开:其一为专题讲座,曹茂教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与增强‘五个认同’的径路”为题,分享前沿学术见解;其二为思政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双方聚焦课程创新、教学实践等关键议题深入研讨。青岛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晓燕、副书记付国花,以及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刘暖暖、社会工作教研室主任陈春晓等教师代表参会,与来访教授共话学术、共促发展。

专题讲座:深化“五个认同”,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

曹茂教授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与增强“五个认同”的径路》为主题,结合历史文献与考古发现,系统阐释了“五个认同”的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径,为在场师生带来深刻学术启发。在“对伟大祖国的认同”部分,曹教授以“何尊”铭文、《诗经》《尚书》等典籍为依托,追溯“中国”一词的政治与文化渊源。她还援引汉代“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等代表性文物,生动印证了中国政治共同体绵延不绝的历史延续性。谈及“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曹教授指出,中华文化共同体孕育于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从夏商周时期的文明发轫,到宋元明清的集大成发展,中华文化始终以强大的包容性与凝聚力,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凝聚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

专题研讨:聚焦思政课程创新,共探人才培养路径

随后召开的专题研讨会上,两校教师围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聚焦课程设置优化、教学重点锚定、实践模式创新等关键内容展开深入交流。与会双方就课程课时的科学配比、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机融合等具体问题交换经验见解,重点探讨了依托红色教育基地开展研学实践、组织社会调研、举办读书分享会等多元化教学形式的可行性。交流中,两校教师分别分享了各自在思政教学中的特色做法与成效,并达成共识:需结合办学定位与学生特点动态调整课程结构,持续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思政课程的育人实效。

共建共识:凝聚合力,推动思政教育协同发展

本次学术交流活动不仅深化了两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政教育领域的合作,也为未来联合开展课题研究、师资培训奠定了坚实基础。双方一致认为,应进一步整合资源,通过学术互动与课程共建,共同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智慧与力量。

(通讯员:马克思主义学院 孙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