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疏离,悦自我——sunshine小屋心理社团开展“读懂我的疏离”主题团辅

发布者:党委办公室 发布日期:2025-11-20 浏览次数:

当“渴望联结却难迈步”的疏离感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常见心绪,如何在接纳疏离中悦纳自我?11月19日,sunshine小屋心理社团于4106教室开展“读懂我的疏离”主题团辅活动,为同学们搭建情绪觉察的安全空间,让大家在沉浸式互动中正视内心、接纳自我。

热场游戏:趣味互动启认知

活动伊始,“大风吹小风吹” 游戏率先拉开序幕,在主持人的指令下,同学们依照“戴或不戴眼镜”等特征换位,在25分钟的互动里,大家一边专注捕捉指令、寻找换位对象,一边又因偶尔的趣味错位笑作一团,过程中不仅直观感受到了个体间的共性与差异,还悄悄打破了 “唯有合群才正常” 的认知偏见,之前因疏离感产生的拘谨与不安也渐渐消散,现场氛围快速热络起来,这场简单的游戏既为后续探索情绪、接纳自我搭建了初步的交流桥梁,也悄然营造出轻松包容的互动氛围。

回顾分享:锚定疏离时刻

进入回顾分享环节,几位同学依次站起身,结合自己上周记录的“疏离时刻”,细致描述了那些曾让自己感到隔阂的具体场景——有人提及在热闹社团聚会中突然沉默的瞬间,有人分享独自走在校园里却不愿主动打招呼的片段;待同学们分享完毕,主持人温和总结:“这些看似平常的日常片段里,其实都藏着疏离的特征,而接下来,我们就将一起探索疏离情绪的成因、具体表现,以及如何接纳它。”

主题绘画:解疏离意象

活动转入主题绘画环节,同学们被分为三组,围绕“面具”“路障” 等与疏离相关的意象,开展“传递者绘画+答题者猜词”的互动游戏。分享环节中,3位同学结合小组完成的画作,细致阐释了自己对“社交疏离” 的理解:有人认为“面具”象征着在社交中刻意隐藏真实自我的状态,有人则觉得“路障”对应着与人建立联结时遇到的心理阻碍。随着游戏的推进,各组同学间的交流逐渐增多,原本略显拘谨的氛围慢慢变得欢快起来,大家也在共同解读意象的过程中,更清晰地认识了疏离情绪,学会坦然面对生活中那些感到疏离的时刻。

讨论接纳:疏离异彩无羞

随后,主持人带领大家开展“我有你没有”互动游戏,以轻松的分享形式引导同学们敞开心扉。游戏首轮,大家纷纷讲述线下社交经历:有人提及和好友结伴参与校园活动的热闹场景,有人分享独自加入社团项目时的专注时刻,不同的社交体验在交流中碰撞出有趣的火花。进入第二轮,话题自然转向疏离场景:有人说起在多人聚会中突然“插不上话”的瞬间,有人提到曾刻意避开热闹场合、选择独自待着的时刻。在一次次的倾听与共鸣中,同学们逐渐意识到“疏离是大家共同的体验”,也慢慢打破了对社交状态的单一认知。

此次“读懂我的疏离”主题团辅活动,不仅让大家共同筑牢了情绪觉察与交流的安全空间,更让每个人勇敢地正视内心,觉察到自身的疏离感受与多元社交需求。愿同学们带着这份觉察与悦纳自我的力量,在往后的校园生活里,坦然接纳情绪、从容面对社交,让每一次疏离时刻都能转化为认识自我的契机,让心理健康成长的温暖与力量常伴左右!

(通讯员:马克思主义学院 张晓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