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进一步提升全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水平,4月25日—27日山东省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培训班在北京市举办。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刘晓燕、教师代表刘默远参加了此次培训。
本次培训紧贴“形势与政策”课教育教学需求,坚持问题导向,通过专题讲座和教学成果展示两大方式进行,主题鲜明、重点突出,实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真正做到“教有研、研有思、思有悟、悟而行”。其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桑百川教授深度剖析《中美贸易关系前景》;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刘经纬教授结合AI技术探讨《多模态与生成式AI助力优质课程、教学项目与名师申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张翼教授深入解读2025年两会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刁大明教授解析《世界变局、中国外交与中美关系》。在教学成果展示环节,山东理工大学岳松以《把握大变局下的中国脉搏》构建国际形势分析框架,天津财经大学王双琳聚焦《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阐释创新路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孙亚男通过《析巴以冲突,破加沙乱局》解析国际热点,中国农业大学王赫以《以人民为中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展现政策实践。四组示范教学立足前沿选题,融合理论深度与生动案例,充分彰显“形势与政策”课的时代性与感染力,为思政课教学创新提供鲜活范式。
通过本次培训,参会教师表示受益颇丰。在理论学习维度,权威专家以全局视野系统解析百年变局下的政策导向,通过详实的数据比对与历史脉络梳理,使教师对新时代治国理政方略形成立体化认知,有效构建起政策解读的知识坐标系,为提升课堂理论阐释筑牢根基。在教学实践方面,优秀教学名师的成果展示为思政课老师立足课堂,进行教学方式改革与创新提供思路,并针对课堂即时反馈工具的应用展开研讨,为创新教学模式、增强课堂实效提供了可落地的方案。通过此次培训,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结合最新形势,深入研讨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
(通讯员:马克思主义学院 刘默远)